【滙分享·析木玉】元宵节,怎能不看这人间第一圣境!

02-15 千璞汇析木玉


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大家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、舞狮子、踩高跷……好不热闹!


这热闹里最有意思莫过于赏花灯和猜灯谜,然后对着盛况空前的通宵灯火,祈愿一个辉煌的前程。



要说正月十五燃花灯的习俗,最早源于汉明帝为传扬佛法,命宫廷和寺院在此参佛吉日“燃灯表佛”,以“无量火焰,照耀无极”,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民间的灯会,于是有了后来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的浪漫与唯美。




今天,佳节又至,蓦然回首,还真寻见一个笑意盈盈、飘逸静美慈祥端秀的人,手持净瓶杨柳合目倾听涛声梵音,守护天光垂涧碧的“第一人间清净地”。


此清净地,乃“海天佛国、南海圣境”普陀山,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。


普陀山有三寺、三宝、三石、三洞、十二景,其中紫竹林内有一座“不肯去观音院”,是普陀山观音场的发源地。





传说在唐大中(847年—860年)年间,有梵僧(又说西域僧)来山礼佛,于潮音洞目睹了观音示现。


唐咸通四年(863年),日僧慧锷大师,远渡重洋,至山西五台山,朝拜大智文殊师利菩萨,游遍五台圣地,见一尊观音大士的圣像,清净庄严,心羡不已。
慧谔本想向寺庙当家师傅商讨恭请回日本供养,但又怕师傅不允所求,最后只得不与而取。




慧谔和尚既获宝像,马上束装就道,乘舟东渡,欲恭请观音菩萨回日本。这条船行至舟山群岛,有一名叫新罗礁的地方,忽然海中现出无数的铁莲华(今称莲华洋),三日三夜挡舟不能前进,只有远远的在普陀山四周打转。如向东开,即有铁莲华从海生出,阻道不前。慧谔和尚惊恐万分,心中忐忑不定,忽然想起这尊菩萨是不与而取偷来的,这时他恍然大悟,引咎自惭。
由此可见普陀山的灵气非同一般,这样的地方,定美得令人嗔目结舌!




你看那菱形的山体,拔海而起,直插云天。



你看那菱形的山体,拔海而起,直插云天。




山中,奇峰林立,争相竞秀;叠叠岩石,倚云显峭;幽洞古刹,缭云绕雾;殿宇楼阁,堂皇富丽:塔寺栈道,曲径通幽……



山中,奇峰林立,争相竞秀;叠叠岩石,倚云显峭;幽洞古刹,缭云绕雾;殿宇楼阁,堂皇富丽:塔寺栈道,曲径通幽……





崖石上,有寒泉咽月明、霜露结香云,有古树老藤“虎踞龙盘”、披霞泛翠,更有绝妙崖刻,鳞次栉比……





顺密林掩映的山路递进,可见三三两两的童叟,或景行行止、谦虚听道,或和于自然、顿悟本心,人与山相衬,崖与崖相应,妙趣频生。 



不禁感叹,如此绝妙圣地,竟未曾去过!


而这鬼斧天工之地,竟非天然,却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雪松的析木玉恢宏力作《普陀圣境》!




此“圣境”,高:115cm,长:70cm,宽:47cm,是作者巧用玉料金皮白沁,以圆雕、浮雕、透雕、镂雕等传统技法,融合宗教艺术与当代审美,博采众长,兼收并蓄,就势造物。


作品工艺繁复精湛,自然俏色用得恰到好处,令人叫绝。





当斜起势山体一侧的观音菩萨移云波而来时,那柔软飘逸衣襟上的金光和山林上罗布的秋色,都成了世间罕见的佛光普照。


我们也从观音高挽的发髻、婀娜的体态与详和安静的微笑里,感受到来年的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、万物皆春。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- END -
欢迎关注·千璞滙珠宝集团

官方网站:www.qphsmy.com


版权所有:辽宁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5 - 2016 千璞滙 ICP备案号:辽ICP备16013909号-1辽公网安备21088202000123号